云南“好声音”,各大央媒又刷屏了!
多家央媒持续关注
两会上的云南“好声音”
一起来看
👇
中国日报
王宁:欢迎全球朋友来云南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3月8日,《中国日报》头版刊发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宁专访文章,欢迎全球朋友来云南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详情→《中国日报》头版刊发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宁专访文章
经济日报
王予波: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
3月9日,《经济日报》两会特刊刊发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省长王予波署名文章《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详情→《经济日报》刊发云南省省长王予波署名文章:《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
检察日报
李小三:发挥法治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李小三指出,新一届“两高”班子高度重视接受人大监督,对全国人大代表的工作做得到位,对代表意见建议桩桩件件都有回复,令人印象深刻。详情→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李小三代表:发挥法治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作用
《人民日报》
(稿件按照发表时间和版面先后排序)
陈衍刚代表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兴隆乡保宁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衍刚代表更加坚定了努力方向。“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我们村地处长江上游,山上要守住生态红线、山下要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陈衍刚代表说。
付娇代表
“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到每一次意见征集中,让村民的意愿、想法得到充分表达,村民的获得感、满意度也会得到提升。”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圈内乡细博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付娇代表介绍,村里利用火塘议事、院坝协商等基层协商议事平台,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
杨承新代表
“近年来,昭通市推进养老保险扩面提标、特殊群体应保尽保。”云南省昭通市市长杨承新代表说。杨承新代表表示,昭通市将持续聚焦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把百姓关心的事一件件办好。“今年,我们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和中小学30所;推动合作办医,建好11个省级临床医学分中心,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搭建‘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着力加强面向残疾人、农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重点群体的社会保障工作。”
鲁权代表
改革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法宝。“要通过一系列农业现代化改革举措,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让资源要素更多汇聚乡村、服务乡村。”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恒泰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鲁权代表说。
苏永忠代表
守护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赤水河作为长江上游一级支流,对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意义特殊。昭通市扛实源头责任,因地制宜系统施治,推进赤水河流域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要通过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挖掘赤水河红色文化和绿色山水旅游资源,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何严萍代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们从实际出发推进生物医药科研创新,利用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因地制宜开展研究。”云南大学教育部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教授何严萍代表说,实验室团队依托云南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长期致力于抗病毒药物研究,并获多项发明专利授权,今后将再接再厉,把更多资源禀赋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高巍代表
一次走访中,云南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高巍代表来到了云南省大理市人民法院喜洲法庭,在“金花调解室”中,高巍代表见证了调解员温情化解一对老夫妻的家庭矛盾。“调解人员登门拜访、法院工作人员释法说理,让法律更有温度。”高巍代表说,人民法院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会同全国总工会等单位建立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做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责,努力把各类纠纷化解在成讼之前,努力做到矛盾纠纷“不出村”“不出镇”。
卫岗代表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需要,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长卫岗代表说,近年来,德宏州以瑞丽沿边产业园建设为抓手,积极主动承接国内产业转移,不断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初步探索形成了以口岸为纽带、以园区为载体、以产业为支撑的沿边开发开放新模式。卫岗代表表示,德宏州推动融合发展,扩大了文旅消费吸引力;加强用地、财税、金融、物流等要素保障,增强了产业转移吸引力;通过发展纺织服装产业、通信电子产业、进口商品落地加工产业,加快推进沿边产业园建设,努力打造西南地区沿边开放新高地。
熊文兰代表
“不搞排场、纪律严明,清新会风处处彰显。这样的环境,让我们更能专心致志履职尽责。”云南代表团的熊文兰代表说。
杜建辉代表
“乡村全面振兴为农民而兴,要充分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云南省临沧市市长杜建辉代表说,临沧市农户建设庭院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实现了“推窗见绿、伸手摘果、弯腰摘菜、四季有花”,乡村美带动农民富,不少农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杜建辉代表建议,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治理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群众由“推着干”转为“比着干”。提升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的质量和效益,引导农户通过入股、参股、务工等多种方式,更好分享产业增值效益。
徐安策代表
“积极培育文娱旅游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是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的重要抓手。”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安策代表说,近年来,“坐着高铁游中国”正成为人们出游的新选择。目前,云南14个州市开行动车,省内铁路旅游圈基本形成,积极培育“铁路+旅游”消费增长点大有可为,“我们将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人们日益升级的出行需要。”李青霖代表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要求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理解思政教育的意义和特点,针对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云南省曲靖市第二小学校长李青霖代表说。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李青霖代表建议,一方面要依据思政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抓好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师培养、考核评价等环节;另一方面要凝聚各方力量,积极推动实践教学资源融通,建立共享共用的实践教学基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
(稿件按照发表时间和版面先后排序)
郁伍林代表
逛民族文化村落、品特色美食……民族地区将优美自然风光和多彩人文景观结合,打造民族特色风情浓郁的旅游品牌,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渠道。发展乡村旅游,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是特色。我所在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近年开启“非遗+旅游”的探索,在非遗主题民宿内设立怒族文化展厅,展示农耕生产生活用具;组建非遗展演团,推出原汁原味的民间歌舞表演。目前,村里各类“农家乐”、客栈数量超30家,高山茶叶等土特产有了稳定销路。
打好乡村旅游“特色牌”,民族地区应充分整合文化资源,探索“非遗+”等乡村旅游模式,发展“体验经济”,走出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的民族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郁伍林
郭正耀代表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通关镇党委书记郭正耀说,通关镇曾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随着文旅消费热度攀升,走茶马古道、喝普洱老茶、泡自然温泉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有力促进了镇上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人民网》
甄兰芳代表
“目前部分地区虽已解决音乐教师短缺问题,但有专职音乐教师的学校音乐教学成果和学生音乐能力提高并不明显,大部分学生存在唱歌跑调、跟不准节奏、不识乐谱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中西部地区乡镇学校更是普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甄兰芳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建立有序的音乐教学体系。
在甄兰芳看来,音乐教学要为培养拥有“温暖的心、智慧的脑、健康的体、灵巧的手”的未来合格公民,发挥出独有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艺术审美,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促进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
张文旺代表
楚雄州在云南“出圈”的背后,有何秘诀?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又将给楚雄州指明哪些发展方向?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楚雄州州长张文旺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楚雄州将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楚雄持续“出圈”。
苏永忠代表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昭通市委书记苏永忠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昭通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市委、市政府的工作目标就是要让群众增收有路子、发展迈步子、过上好日子。”
杨承新代表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昭通市人民政府市长杨承新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坚持‘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的治水思路,在治污上‘下硬功’,在水质上‘保稳定’,确保一江清水出昭通。”
杨长楷代表
谈及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思农蔬菜种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长楷建议,全省各地要立足实际,在乡村振兴中深入挖掘区域优势和潜力,结合市场需求选择适宜品种和管理技术,加大力度推动一个个家门口的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让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就近增收、就近致富。
李青霖代表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要求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理解思政教育的意义和特点,针对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云南省曲靖市第二小学校长李青霖代表说。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李青霖代表建议,一方面要依据思政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抓好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师培养、考核评价等环节;另一方面要凝聚各方力量,积极推动实践教学资源融通,建立共享共用的实践教学基地。
《光明日报》
(稿件按照发表时间和版面先后排序)
郭进代表
“在我们文博领域,可以将‘高大上’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接地气’的科普内容,面对青少年打造精品研学课程就是一个重要手段。”云南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副馆长郭进代表拿自己所在的博物馆举例,“青少年们来到博物馆,可以身临其境地了解5亿多年的生命演变,可以亲自动手挖化石,在显微镜下学习修复化石。博物馆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青少年认识科学、探索未知的需求也得到了极大满足。”
马健代表
“我是一名国有企业员工,2023年公司法修订,完善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切实解决国有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对于我们专业技术人员的科技创新也有相关保护与支持。”看到报告中谈及过去一年立法工作,云南交投集团怒江美丽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马健代表有着切身体会。
田静委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尤感责任在肩。我们要深刻思考如何更好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下去,也要更多地为非遗保护和传承发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云南建水紫陶技能传习中心理事长田静委员表示。“2015年至今,我们组织开展‘小小传承人孝亲计划’,带领当地小朋友既学习建水紫陶烧制技艺,也了解家乡文化、民俗传统。”田静委员十分注重非遗传承从孩子抓起。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非遗融入学校美育课程,不仅为非遗传承活化增添了动力,也能增强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田静委员建议,结合本土代表性非遗项目,开展非遗手工体验、文化鉴赏等活动,发挥好代表性传承人在“非遗进校园”中的作用,加强与当地非遗传习中心、非遗工坊等的合作,开展课程联合教学,让非遗能够真正融入美育、德育体系。
于干千委员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我十分关注的内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外贸质升量稳’,强调‘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民革云南省委会主委、云南开放大学校长于干千委员介绍,近来他一直围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进行研究调研。他认为,RCEP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平台和抓手,有助于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于干千委员多次赴相关省份调研,他发现,近年来,虽然相关省份沿边开放区位优势日益彰显,但仍存在口岸数字化水平待提高、贸易新业态发展待加快等问题。
于干千委员建议,加快推进相关省份智慧口岸项目建设,提升RCEP区域通关便利化水平,加快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作体系。同时,他建议相关省份围绕跨境电商等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抓住RCEP机遇,加快发展贸易新业态,提升经营主体创新能力;充分利用RCEP国家间产业互补性,助力园区经济发展提质升级。
“我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要持续加强高质量对接RCEP规则的研究,提出更多针对性建议,促进云南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谋求新突破、实现新超越。”于干千委员说。
《经济日报》
(稿件按照发表时间和版面先后排序)
姜涛代表
“‘真金白银’的税收政策有力提振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税务总局云南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姜涛介绍,2023年云南省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535亿元,其中民营经济减免退缓金额224.37亿元,占比41.92%。
江华代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玉溪市市长江华介绍,在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中,玉溪市占其三——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保护好“三湖”,对云南生态建设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玉溪市扎实开展生态修复,创新实施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综合性工程;同时,加快转变生产力发展路径,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江华代表表示,玉溪市将坚定不移走绿色转型、开放发展之路。加快建设国家低碳城市和“无废城市”,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同时,以中老铁路沿线开发为契机,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让更多生态“云品”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苏永忠代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对我们来说,守护绿水青山,就是保护金山银山。”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昭通市委书记苏永忠表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昭通持续改善和巩固生态环境质量,2023年,取得了“两个100%”和“一江清水出昭通”的成效:全市14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19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昭通境内393条长江干支流,出境断面水质基本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苏永忠代表认为,赤水河作为长江上游唯一没有修建干流大坝并保持自然流态的一级支流,生态意义十分重要。
“推进高水平保护,既是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流域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苏永忠代表建议,通过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挖掘赤水河红色文化和绿色山水旅游资源,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昭通市将贯彻落实好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努力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初心,打造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杜建辉代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临沧市市长杜建辉表示,像临沧一样,不少地区在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面临“大资源、小产业”的矛盾。对此,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产业链全链发展。杜建辉代表建议,加大市县乡三级科技人才队伍统筹整合力度,使科技服务覆盖农业产业。今年,临沧市将深入推进临沧坚果100万亩提质增效示范基地建设,组建产业联盟,带动百户企业和种植大户做大做强;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力度,以科技赋能从“良种”到“良果”到“良品”的全过程。
《农民日报》
(稿件按照发表时间和版面先后排序)
杨钰尼委员
2010年,“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成功申报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以农耕文明为主题的活态世界遗产……一项项荣誉充分证明了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哈尼梯田不仅是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文化多元性的体现,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以“保护哈尼梯田非遗文化”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深化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目前,虽然哈尼梯田保护区整体保护利用良好,原住民获得了保护哈尼梯田遗产的实惠,保护梯田遗产的紧迫感、责任感不断强化。但也存在民族语言失传、民族节庆简化、传统文化传承面临断层等问题。建议充分利用丰富的非遗资源,深挖非遗活态价值,通过培育一批国家级非遗乡村振兴示范点,助力乡村振兴。加强对非遗精品项目研发,推动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融入现代生活,鼓励非遗产品与休闲旅游、消费、文化创意、信息网络等产业深度融合,让非遗走向世界,让非遗资源真正惠及梯田百姓。
——全国政协委员、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创始人杨钰尼
苏永忠代表
“近年来,昭通市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成果巩固守底线,聚焦群众增收抓发展,聚焦有效衔接促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昭通新篇章建设。”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昭通市委书记苏永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苏永忠介绍,2023年,昭通市创新实施提升衔接资金使用效益“十二条措施”和“昭通惠民保”,完成农房抗震改造2.5万户,“三类对象”风险消除率达71.6%;脱贫户和“三类对象”人均纯收入增长16.8%,人均纯收入8500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的家庭动态清零;成功打造12个乡村振兴示范点,累计建成43个农旅融合示范村庄,彝良“云中苗寨”被国家乡村振兴局誉为“脱贫巩固的典范、乡村振兴的示范”;东西部协作全面拓展,消费协作等领域成效突出。
实实在在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成绩,来自于不折不扣的政策落实。从强化监测帮扶到易地搬迁后帮扶,从聚焦群众增收抓发展到聚焦有效衔接促振兴,昭通市用实际行动努力写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后半篇文章。
在强化监测帮扶上,昭通市坚持线上线下双线并行抓实监测帮扶,做到风险隐患动态清零。2023年,消除风险39162户171162人;在易地搬迁后帮扶上,推动安置区周边苹果基地、蔬菜和食用菌大棚带动劳动力就近就业4.13万人,77家劳动密集型帮扶车间吸纳就业0.35万人,易地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达12.6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0.85万个,易地搬迁户“零就业”家庭持续动态清零。同时,昭通市深入实施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三年行动,综合采取结对帮扶、产业带动、稳岗就业、政策兜底、节支减支等措施,多渠道增加脱贫群众收入;坚持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推进与上海市帮扶协作,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更好衔接乡村振兴。
“群众增收有路子、发展迈步子、过上好日子,这是我们的工作目标。”苏永忠表示,下一步工作中,昭通市将突出抓好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紧紧抓住“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这一主题主线,以聚焦收入增长、聚焦基层基础、聚焦资金项目、聚焦产业发展、聚焦就业提质、聚焦基本保障、聚焦协作帮扶、聚焦乡村建设、聚焦隐患破解、聚焦治理有效“十个聚焦”发力,努力实现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质量效益好于2023年;脱贫人口和“三类对象”人均纯收入的增速走在全省前列,人均纯收入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全面消除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且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三个目标”。
陈真永代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强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州长陈真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洱海保护治理是肩头重任,一定会扎扎实实干好。陈真永说,洱海水环境、水生态逐步改善,水质总体稳定保持优良水平,没有发生规模化藻类水华。“苍山洱海、人山人海”的现实盛况生动讲述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理故事,“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真正转化为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多年来,大理州坚持治湖先治水、治水先治污,紧紧围绕削减入湖污染负荷这一关键核心,牢牢抓实治污水、治垃圾、治农业面源污染、改善水生态“三治一改善”各项工作,把洱海保护治理范围从252平方公里的湖区扩大至2565平方公里的整个流域,推动洱海保护实现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转变。
陈真永告诉记者,大理州“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种养旅结合’分区防控模式”入选全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五大模式之一。
治农业面源污染方面,在洱海流域实行“三禁四推”(禁止销售使用含氮磷化肥和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种植大水大肥农作物;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绿色生态种植和畜禽标准化养殖),削减大蒜等大药大水大肥农作物种植面积12万亩,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48万亩。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及其团队,深化农业面源污染科研攻关,扶持顺丰等环保科技企业,推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洱海顺丰模式”,每年收集处理畜禽粪污约15万吨,有效削减农业面源污染负荷。
在全力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工作中,大理州还协同推进洱海保护与乡村全面振兴。
陈真永说,大理州坚持以洱海海西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园建设为抓手,协同推进洱海保护与乡村振兴,着力打造“中国最美乡愁带”。随着洱海保护和乡村振兴成效逐步显现,洱海生态廊道成为大理绝佳风景的亮丽名片,银桥磻溪S湾成为继海南“天涯海角”之后的“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电视连续剧《去有风的地方》引爆全网,“风花雪月”自然美景和“在大理爱上生活”等文旅融合IP不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旅行者来到大理。大理不仅成为360万白州儿女“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魂牵梦萦之地,更成为无数海内外旅行者“来了舍不得走,走了还要再来”的旅居生活之所。洱海真正从大理人民的“母亲湖”升级转变为云南人民的“高原明珠”和全国人民的“心向往之”。
金瑞瑞代表
非遗文化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月星火、花鸟鱼蝶在穿针引线中变换成生动的衣裳纹案;喜怒哀乐在大红大绿的配色中得以张扬,传承千年的楚雄彝绣是当地人对烟火日常生活的一种表达方式。“我们彝族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拿针就会绣花。”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杰鲁彝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金瑞瑞向记者讲述着她对于彝绣的理解。
来源:中国日报、检察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光明日报、农民日报
编辑:王忠静
二审:翟芯冉 陶媛
三审:姬祥虎
终审:李洁
云南评议
往期回顾
长按关注
跟着小云看云南看世界